風資源評估的秘訣
2020-04-20風資源評估的秘訣
「風電」
當前,風力發電已經成為新能源行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也存在發電量受風況限制,難以準確限定發電量等局限性,並且隨著風電裝機規模的逐年增加,風電場建設年限的增長,機組大型化(高塔筒、大葉片、大容量)等情況的出現,風電的不確定性更加凸顯。因此,風資源評估對於風電行業的意義也變得愈發重要。
風資源評估,首先是對風力發電的能量源風的特徵了解。根據風力發電的獨特性,風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風力發電場建成後的實際發電量。
改變傳統開發模式
針對目前風電場建設難度、收益、風險等問題,特變電工改變以往宏觀選址與微觀選址脫節的開發設計模式,在最初的開發階段即將項目評估延伸至微觀選址的深度,提高前期資源評估的準確性,降低開發風險,為後期設計鋪平道路,縮短設計周期。
宏觀選址—多平台、大數據
想要確定一塊合適的風電場建設區域,首先要開展對該區域的宏觀選址,通過安裝測風塔或從當地氣象局收集當地儘可能長時間、連續的氣象報告,了解該地區平均風速、風向的大致情況,得到該地區的風能資源分布圖,風能玫瑰圖等。當然,宏觀選址並不僅僅局限於對於單一風情況的了解,還包括風電場預建設地點當地的政策情況、周圍的交通情況、地形地貌、氣溫地質、周圍居民的情況以及宗教和生態保護的要求等。
藉助多平台、大數據精確的分析,為客戶選取最佳風電場位置、最適宜的風電場布局,可最大限度的保障風電項目方案精準度。同時採用中、微度模擬的精細化的方式,將傳統3~5km的中尺度數據解析度提升至1km以內,快速甄別可開發區域;引入雷射雷達測風技術,提高中尺度數據準確率;通過降尺度計算,將數據解析度提升至30m以內,實現精確的風機布置與資源計算。
微觀選址—更科學、更合理
微觀選址相對於宏觀選址來講,實際是一個「由面及點」的選址過程,由整個風電場的情況了解細化到每一台機組放置位置的情況,以及對機組之間可能產生的影響(湍流影響等)。
在微觀選址方面,特變電工採用精細化測風塔選址方式,基於微觀選址的位置複選,根據風機布置結果,確定合理的測風塔位置,使得測風塔同時可以滿足後期短期、超短期功率預測。
而基於CFD的位置初選,突破以往傳統的測風塔選址模式,讓測風塔選址更加科學,設備配置更加合理。
最大收益率導向
在每個機位均進行評估,採用最合理機型、基礎形式,摒棄以往的單點發電量最大化思想,而是追尋單點經濟收益率最大化。
如今,隨著我國風電規模的逐年增加,風電場的建設方向已由優質風資源的風場轉向中低風速的風場。風資源評估對於風電產業的意義尤為重要。
#風能
#風資源測量
#風場評估
#風能分析
#Wind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