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的下一波機會在哪裡?

2020-08-17

      timelog_logo-02.jpg

COVID-19 危機史無前例,給全球需求和供給都帶來了衝擊,帶來了雙重挑戰。這種獨特的現象使得我們很難從過去的危機中進行推斷以做出預測。

    

我們可以預計,與 2019 年相比,今年整個半導體行業的需求將下降 5%至 15%。按主要終端市場(PC 或伺服器,無線通訊,有線通信,消費電子產品,汽車和工業應用)分解此預測,表明需求變化差異很大,某些市場預計將急劇下降,而另一些市場則有望增長。這些差異可以通過影響半導體需求的潛在趨勢的多樣性以及不斷變化的趨勢來解釋。

    

像所有業務負責人一樣,半導體主管們也想知道他們如何適應需求的突然變化以及與 COVID-19 相關的其他不確定因素。他們可能會遵循麥肯錫創建的框架來找到前進的方向,以幫助企業邁向下一個正常階段。它包括五個階段:決心,韌性,回歸,重新想像和改革。

   

大多數半導體公司已經通過了前兩個階段,或者正在解決與減少勞動力可用性和短期現金管理有關的挑戰。但是,經驗還表明,如果公司想在危機後變得更加強大,他們所要做的不只是應對經濟衰退期間的運營挑戰。儘管專注於需要立即引起注意的運營問題,但半導體領導者也將受益於前瞻性思考,這將涉及儘快完成回歸,重新構想和改革階段。

   

許多新興領域將為半導體公司提供大量機會,尤其是在汽車領域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半導體應用。

     

瞭解汽車行業的獨特障礙

在汽車領域,與安全相關的電子系統的採用呈爆炸式增長。到 2022 年,構成這些電子系統的半導體元件的價格將達到每輛汽車 600 美元。汽車半導體供應商將從汽車對各種半導體器件(包括 MCU,感測器和記憶體)的需求激增中受益。自動化,電氣化,數位連接和安全性將在未來十年內為汽車電子產品和子系統增加更多的半導體內容。

   

在需求方面,汽車電子市場與消費電子市場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消費者尋求手機中的最新前沿技術。但是,在汽車中,某些感測器仍在製造中引起關注,因此幾乎沒有動力轉向手機中的 7nm 感測器。此外,在汽車領域,對故障率的要求更加嚴格,因為當手機掉電時,簡單的重置就可以解決問題,而這對於公路上的汽車是不可能的。對於供應商來說,在移動領域中 10%的故障率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汽車製造商希望在 15 到 20 年內將故障率保持在十億分之一(DPPB)以下。

   

在人工智慧,半導體已經看到了比賽不只是在應用層面,而且在半導體晶片的水準,在不同的體系結構都在爭奪的一塊餡餅。雲是 AI 晶片的最大市場,這是因為 AI 晶片在資料中心的採用率不斷提高,以此來提高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

   

AI 晶片的部署不僅限於雲,還可以在智慧手機,自動駕駛汽車和安全攝像機等各種網路邊緣設備中看到。處於邊緣的大多數 AI 晶片都是推理晶片,並且它們正變得越來越專業。人工智慧推理晶片市場預計將以 4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22 年將達到 20 億美元。

領先國家–中國大陸無疑是東亞最活躍的地區。2014 年至 2018 年,其並購交易量的複合增長率為 24%。例如,阿裡巴巴於 2018 年收購了杭州 C·SKY。在此之前,阿裡巴巴已經投資了五家晶片公司: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Deephi Tech,Kneron 和 ASR。

與中國大陸相比,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並購活動相對平靜。那裡進行交易的主要動機是加強市場地位和擴大市場份額,以及尋找新興應用。

    

半導體:印度市場的重點

Gartner 表示,covid-19 疫情將在 2020 年將半導體行業的增長拉低 0.9%,並將其先前的增長預測上調至 12.5%。

   

這家研究公司將其對該行業的 2020 年收入預測降低了 550 億美元,至 4,154 億美元。

Gartner 預計“非記憶體”市場將下降 6.1%,而記憶體市場將增長 13.9%,以抵消因封城而造成的總體下降。2020 年,記憶體市場收入將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 30%。

   

半導體市場的不景氣當然是由於疫情對整個行業的影響。由於 covid-19 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而實施的封鎖不僅影響了設備的製造,而且還拖累了消費者的需求。

   

在印度,政府已經停止了所有電子產品的生產,關閉了零售商店,並停止了線上電子產品的銷售。由於人們被限制在家中並花錢購買食品和其他用品,因此消費者的需求下降了。

印度蜂窩與電子協會(ICEA)和印度製造商協會(MAIT)等行業機構已寫信給政府,允許在鎖定期間線上銷售手機,筆記型電腦和其他一些產品。

   

印度正在戰略性地建設電子系統設計製造業。目前,印度每年設計近 3000 種晶片,有 30,000 多名工程師從事晶片設計和驗證的各個方面。

  

得益於印度政府採取的促進經濟增長的舉措,例如“印度製造”計畫,100%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以及對補貼和激勵措施的支持,這對創造就業和技能發展,半導體晶片設計和開發至關重要。印度的製造業應該從投資建議中受益匪淺。

  

與中國大陸,臺灣和泰國一樣,也必須關注中小企業以從事晶片製造,這可以使印度在半導體晶片生產方面自給自足,並將填補該國電子產品生產能力的空白。

   

令人鼓舞的是,印度已與新加坡半導體工業協會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發展電子和半導體行業的貿易和技術合作。業界已經意識到印度電子行業的潛力,並在製造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

例如,松下公司正在哈裡亞納邦開發一個新工廠,該工廠將生產冰箱,並為印度市場建立家電研發中心。印度是全球研發的理想地點。昌迪加爾的半導體大樓是一個戰略製造工廠。從國防研發的角度來看,位於海德拉巴的砷化鎵(GaAs)製造工廠非常重要。班加羅爾正在成為創新領域的樞紐,以創新半導體領域。

    

由於大多數電子元件都來自國外,因此迫切需要應對進口挑戰。印度數位化的發展正在增加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因此也增加了對國內電子產品生產能力的需求。但是,從該國的戰略角度來看,絕不能僅通過進口來滿足大量的消費者需求。因此,印度需要一個自力更生的本土半導體製造業。

   

鑒於印度開展了幾項戰略性技術開發活動,因此必須給予該行業高度自由度。由於半導體製造行業是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印度擁有巨大的戰略優勢和競爭優勢,因為其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人口眾多,並且每年生產大量的工程師。

   

這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因此需要企業家和風險資本家冒險。因此,鑒於印度在當今世界上具有“成為超級大國的地位”,在多層次上擁有印度獨立的半導體產業是一項戰略上的必要。

根據數十年的市場理解,研究,調查,報告以及與行業領導者和決策者的一對一對話,這裡有一些個人見解:

   

  • 韓國和臺灣沒有遭受明顯的製造業損失
  • 美國要求將半導體行業宣佈為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和 “基本業務”
  • 占全球半導體消費量近 50%的中國大陸遭受了整整一個季度的衝擊,但又重新開始運作
  • 當人們適應了在家工作的新常態時,董事會級的設計和軟體發展工作已經放緩,但是在中國和印度,這種情況正在加速
  •      
  • 在中國設計和開發晶片封裝和晶片測試以及在中國和印度進行電子系統設計和製造時,供應鏈存在中斷和延誤的情況。
  •    

目前,幾乎所有半導體需求都來自美國,日本和臺灣等市場的進口。在半導體領域,印度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則集中在設計方面,而不是製造方面。希望在未來幾年內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