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關鍵材料自主化的重要性

2020-08-18

    文章banner_工作區域 1_工作區域 1.jpg

    

電子材料是高度客製化的產業,全球以日本為首,韓國與中國大陸等國皆積極投入,台灣雖有許多全球排名前三大的電子產業,但缺乏政府的投入與推動,電子材料產業起步較元件產業稍晚,台灣目前大多數電子材料也依賴海外原料,由於日本、韓國、大陸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提升台灣自製率將是電子和半導體產業自主化的重要關鍵。

          

2020年全球電子材料市場規模將達1383億美元

電子材料包括半導體材料、構裝材料、PCB材料、鋰電池材料、太陽光、LCD、觸控和OLED材料,所有和資訊、通訊、消費性、車用電子相關的終端產品,所用到的零組件及製作零組件所需的材料,都是所謂的電子材料。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自2016年以來,電子材料全球市場規模每年皆超過1100億美元,且需求持續成長中,雖然電子材料比不上終端產品的市場規模,但因依客戶高度客製化而具有重要性,預估2020年產值將達1383.8億美元。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材料研究部經理張致吉指出,電子材料是進入障礙高、學習曲線長的產業,由於產業基礎架構仍不完整,且市場規模終端市場相比較小,只是元件成本的一部份,加上許多材料的依存度很高,若基礎科學或是擁有的資源不夠,只能靠其他國家進口。在電子材料這個領域中,材料或元件供應商比較難改用其他品牌材料,因為客戶會指定使用的品牌。另一方面,下游終端供應商為維持產品的穩定度,通常也非常重視品牌供應,加上材料生產技術層次高、認證期長,偏偏占終端產品成本比重低,因此對於穩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有品牌的產品基本上不易被取代;電子材料的市場和技術資訊也較不透明,客戶於對材料的選擇權相對較低。

    

張致吉分析,目前日本、韓國、台灣、大陸都積極投入電子材料領域,對於台灣廠商來說,電子材料是最基本、該放在自己口袋,保有競爭力的基石。反過來看中國大陸,很多半導體廠商前往大陸設廠組裝,剛開始還是仰賴日本、台灣進口電子材料到大陸,在這種情況下,大陸也希望增加電子材料的自主性,以提升競爭力。日本在終端家電產品市占率開始式微下,電子材料產業被視作日本產業的最後防線;韓國因為內需夠大,尚有自主化優勢。

         

2018年全球關鍵電子材料產值約1067億美元(不含耗材或其他材料),在半導體材料、半導體構裝材料、PCB材料、液晶顯示器材料、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這六大類材料產品中,除了顯示器材料和太陽能電池材料為負成長外,其他的電子材料都在成長中,其中又以半導體、構裝和PCB材料的下游需求最大。亞洲則是電子材料需求的龍頭,全球超過半數需求都在亞洲,從2010年至今,美國和歐盟的需求呈現下滑,中國大陸的市場成長最快、韓國和台灣也是正成長,日本對於電子材料的需求因挪到東南亞其他國家而下降。

       

小編認為台灣政府應該更積極的投入半導體關鍵材料國產化和自主化的推展,台灣雖為半導體產業龍頭,但半導體關鍵材料皆仰賴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且無法客製產品服務。唯有台灣半導體材料供應在地化、技術自主化、先進設備能夠國產化,才有利完備國內半導體產業聚落,搶占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