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推動半導體關鍵材料發展之重要性

2020-08-18

      日本311強震,震出了全球科技業的上游關鍵原料長期受日系大廠壟斷的問題。

    

「因為難以取代,才能用1%的關鍵少數,來掌控99%的絕對多數。」蕭慈飛用一段話清楚點出了斷鏈危機的主因,以及特用化學品在供應鏈中的重要性。 由於特用化學品只要配方稍有不同,就會影響終端產品的產出品質及良率,甚至連整條生產線的製程都必須要重新認證,對於相關業者而言,不僅耗時又費工,因此一旦確定材料來源,無論是品牌業者或是代工廠商,都不會輕易更換上游的特化材料供應商,再加上特用化學品受智慧財產權保護,無法完全模仿,才會造成特用化學品產業,愈往上游走,愈容易看到少數技術領先廠商壟斷市場的現象。這其中,又以電子材料所使用的特用化學品,被少數日系廠商獨占最為明顯,根據工研院(IEK)研究資料指出,日本是目前全球電子材料的領導國家,全球市占率超過七成,使得許多電子材料所使用的特用化學品,掌握在日系廠商手中。舉例來說,生產面板所需的異方性導電膠(ACF),日商日立化成全球市占率超過五成;而生產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內置IC載板所需的樹脂基板,日商三菱瓦斯與日立化學兩者更掌握了全球超過九成的市占率;晶圓封裝材料,日商琳得科掌握超過九成的市佔率;增層絕緣材料,日商味之素掌握超過九成的市佔率。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這一次的斷鏈危機,雖然重創了產業供應鏈,卻也提供台灣特用化學品的化工業者一個難得的契機。長期以來,台灣科技業一直專注於製程與系統的經營,以
全球競爭力最強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為例,也幾乎把所有研發費用都投注在先進製程的研發上,更上游的材料、設備卻多半來自日系大廠,甚至就連台灣喊了10年的「兩兆雙星產業」DRAM和面板,至今也不如韓國Samsung一般擁有材料、設備部分自製的能力,實在很可惜。

     
換言之,在材料、設備都受制於日系大廠的情況下,台灣企業的自主性顯得相對低,因此科技業也流傳著一句玩笑話:「日本人賣武器,讓台灣人去打仗!」這樣的商業模式,在日本311強震過後加快了轉變的可能性。「台灣人不是不會做特用化學品,而是沒有機會打入供應鏈裡。」蕭慈飛說,儘管在特用化學材料領域上,不可否認日商的技術能力依然處於領先地位,但特用化學品在國內真正的發展困境,卻在於整個科技產業上游的設備、材料規格都受限於日商。因此台灣想要發展特用化學品,首要條件就是包含台積電在內的台灣科技業者都要願意改變,提供本土化工業者特化材料認證的機會,才能協助最上游的本土化工業者切入供應鏈中。「只要有機會,我相信台灣的化工業者絕對有能力可以做出讓客戶滿意的東西。」蕭慈飛強調,以長興化學在特用化學品的主力產品UV光固化樹脂為例,在與德國Cogins合資建廠後,長興在「光固化特殊單體」這項特用化學品上,市占率已達全球第二,僅次於比利時的化學公司UCB,而長興在UV光固化樹脂的成績,證明了台灣特用化學材料上,也能做到國際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