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晶圓切割成晶片?

2020-10-06

      low_banner_工作區域 1.jpg

       

經過G/W檢測後的晶圓板接著被送至後期工程。在後期工程中,首先是依IC的尺寸將經原版做縱、橫方向的切割,成為個別分離的晶片。由於晶片也被稱為「die」,故這種過程也有「成 die」之意;另外,一般也常使用「pellet」之詞,故也有撐微pelletize(造粒)的名稱。而從切割分離之意,也可稱為Scribing。

      

在切割晶圓板之前,首先削去晶圓版的裡面部分(裡面研削)使成更薄的晶圓板,若不經這一研削作業,則將因為厚度太厚而不易切割,且在製成IC之後矽基板的電阻可能太高等問題。

8吋晶圓板通常是將75μm的厚度研削至300μm左右。

   

完成裡面的研削之後,表面的黏貼一種經紫外線照射之後可以改變特性的特殊膠帶(UV Tape),並將全體固定於框架上。然後以鑽石鋸,也就是表面黏貼鑽石微粒的圓型薄刃予以切割。鑽石鋸以能夠將投法切成三等分的精度予以切割。各晶片的四邊留有寬約100μm的切割線,由於在晶圓板的製造工程中已將切割線區預露出於矽基板上,故可沿該線加以切割。為使切割作業不致使IC內部造成缺陷,鑽石鋸所施加的壓力以及切割速度皆應受到控制。

        

切割後,使用特殊的工具拉出UV膠帶,被切割的晶片將被拉出少許的間隙,各個晶片也因此被分離,然後從膠帶的裡側照射紫外線(UV 光),膠帶由於光化學反應而喪失黏著力,使晶片容易從膠帶剝落並進行以下的工程。最後則以顯微鏡觀察IC的外觀是否有缺陷或割痕等。若發現有缺現存在,便將該IC廢棄,同時也將G/W工程中已註明「不良」之晶片一併去除。經如此篩選後的IC晶片便被輸至下一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