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解讀資治通鑒:聰明人,越懂得在別人面前演戲!

2020-11-04

    low_banner_工作區域 1.jpg

   

《資治通鑒》第13卷 漢紀五

漢高帝呂太后八年(辛酉,西元前180年)

      %3F%3F.jpg

【原文】

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舉兵,使使召魏勃至,責問之。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丈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戰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灌將軍熟視笑曰:“人謂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為乎!”乃罷魏勃。灌嬰兵亦罷滎陽歸。

       

【譯文】

灌嬰駐紮滎陽,聞知魏勃原先教唆齊王舉兵,便派人召魏勃來見,加以責問。魏勃回答說:“家中失火的時候,哪有閒置時間先請示長輩而後才救火呢!”隨即退立一旁,兩腿顫抖不止,嚇得說不出話來,直到最後也說不出別的話,為自己辯解。 灌將軍仔細審視魏勃,笑著說:“人說魏勃武勇,其實不過是個狂妄而平庸的人罷了,能有什麼作為呢!”於是赦免魏勃不加追究。灌嬰所統率的軍隊也從滎陽撤回長安。

    

【解析】

先來說說魏勃這個人,關於他的記載有3段。

 

第一段是關於他如何獲得曹參的賞識,通過買通門路給曹參掃地進入其視線,在曹參的推薦下成為齊國官員,受到齊王(劉肥,劉邦庶長子)重用。

    

第二段是關於齊王(齊哀王,劉襄,劉肥的兒子)起兵造反誅滅諸呂。本來密謀好了,結果齊國相召平不同意,率兵把齊王宮給圍困。眼看造反不成,魏勃出馬騙得召平信任獲得兵權,反手又把召平圍困。可以說,要是沒有魏勃,齊國起兵必然以鬧劇收場。

     

第三段就是這個。

魏勃有兩把刷子,在齊王團隊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說他是智囊、軍師或許也不為過。

齊王起兵,關鍵人物有這麼幾個,齊王、齊王舅舅、魏勃。為什麼灌嬰前兩個人不找,找魏勃的麻煩?

   

還要先說說當時的背景,《資治通鑒》記錄的不是很詳細,可以看《史記·高五王傳》。

灌嬰在滎陽,聞魏勃本教齊王反,既誅呂氏,罷齊兵,使使召責問魏勃。(後略)

     

關鍵在這7個字:既誅呂氏,罷齊兵

翻譯過來就是,呂氏已經誅滅,齊兵已經罷兵退回齊國。也就是說,此時齊兵的作用已經沒有了,不再需要齊國的力量。咱們把時間往前看,當初齊國起兵,呂祿、呂產派遣灌嬰去平叛。

但是,灌嬰執行了陳平等人的計畫,選擇與齊兵對峙按兵不動。看起來是等待長安的變化,其實也是在防著齊兵,避免齊兵進入關中攪亂局勢。諸呂是死定的,但如果齊兵進入關中,齊王在長安將會有極大的話語權,將來擁立新帝會有太多不確定性。

    

而諸呂被滅後,群臣暗中商議認為代王劉恒可以為帝。

這讓出力甚多的齊王怎麼想?感情自己辛辛苦苦到頭來,為他人做嫁衣,便宜了自己的叔叔(劉恒為劉邦兒子,齊王劉襄是劉邦孫子)。心中能好過?能不憤怒?有沒有可能振起兵造反?說不定、也好不說。因此,對於齊國要防、要削弱,不過不能明著來。

到這裡,灌嬰找魏勃麻煩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首先,魏勃沒背景,不過是齊王的下屬。

其次,魏勃在齊起兵行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最後,魏勃本身在齊王手下受到重用,具有較大影響力。

把魏勃搞定,齊王也算是廢掉了。

灌嬰給魏勃傳遞的資訊就是,齊王起兵別管他是不是為了誅滅諸呂,行為本質就是造反,必須要追究責任。

    

齊王本人和他舅舅不好處理,只有你魏勃出來當替罪羊。

搞一個魏勃,阻力小(沒背景),效果大(算是拿掉了齊王的智囊,能夠弱化齊王綜合實力發揮)。

    

魏勃也是聰明人,本來想著跟著齊王起兵,幫其登上帝位,自己混個從龍之功。

現在機會沒了,但是起兵卻是扎扎實實的罪證。眼見灌嬰專門找自己,多想想就知道是想拿自己來開刀,比如齊王是受到魏勃忽悠的。這個時候,魏勃有兩種最直接的做法,其一解釋起兵的理由,是為了誅滅諸呂,各種高大上。其二把責任推卸到齊王和他舅舅身上。這裡要分析魏勃的個人利益。起兵時是想著博個榮華富貴。起兵結束,諸呂被滅,代王立為帝,此時的魏勃能保住眼下就不錯了。

   

第一種解釋,就是造反有理。灌嬰難道不明白你齊王起兵是為了什麼?這樣責問你魏勃就是壓根不在乎你們當初起兵的理由。

第二種解釋,推責責任,看似好像有用,一旦這樣說了,反而讓灌嬰尷尬了。既然是齊王和他舅舅的責任,那麼你灌嬰是否繼續追究呢?退一步,就算灌嬰因為這個不追究魏勃責任,那麼回到齊國的魏勃能在齊王手下繼續混嗎?二五仔基本上都沒好下場!

所以,再次說魏勃是聰明人,不管你灌嬰怎麼說,我偷換概念,不直接回答問題。然後就是被嚇的失態。 勃曰:“失火之家,豈暇先言丈人而後救火乎!”因退立,股戰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他語。

         

既然都被嚇的說不出話來,自然就不存在言多必失了。

而這種失態,更有兩個意思。

其一,魏勃知錯,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且求生欲望極強。

其二,通過展示自己被嚇的失態,極大的滿足了灌嬰虛榮心。

試想,你能一句話,讓別人嚇的屁滾尿流,這說明什麼?你牛逼啊,居然這麼有氣勢!

既然如此,你還好意思去折騰弱小?

至於灌嬰是不是真的要處置魏勃已經不重要了。

通過如此的折騰魏勃,以他在齊國高層的地位,多少會影響到齊國的決策。

      

越是聰明人,越知道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人以不同姿態示人,用演戲來形容不足為過。

這是虛偽善變嗎?個人認為不是。

關鍵還看他如此為了什麼?

從利益角度出發,如此的確能夠獲得利益。如魏勃就是以演戲來保命。

如灌嬰就是演戲來敲打魏勃,以圖消弱分化齊國。

從關係角度來說,可以是為了拉近關係,取信對方。這種例子就更多了。

聰明人對聰明人,對方是否在演戲其實也能夠看的出來。

                 

但是對聰明人而言,演戲更多是一種默契的保持,讓彼此不撕破臉的點到為止。

畢竟有些時候,話直接說的太明白,反而落了下乘!

 

      

資料來源: 謀略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