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日本半導體發展三大難題

2021-11-05

low_banner_工作區域 1.jpg

     

近期日本邀請台積電到日本蓋廠的最重要目的,應該是要讓日本半導體業復甦。零碳排和數位化需要半導體,但半導體有缺貨之虞;另外為了加強經濟安全保障,台積電在日本設廠後,似乎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不過看似美好的半導體復甦計畫,還有許多難題需要解決。

第一是難題來源。合資計畫的內容大致是,新廠將設在索尼位於熊本縣菊陽町的CMOS(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工廠旁,新工廠預定2022年開始興建,二四年開始生產,索尼已經在整地。相關人士指出,工廠投資規模將達八千億到一兆日圓。先前台積電決定去美國設廠,是以政府提供巨額補助為前提,這次日本的新廠,必要條件也是政府要「補助」,而不是「出資」。

           

對台積電來說,這是繼中國南京和美國亞利桑那州之後的第3個外國工廠,而進軍日本的創舉是:也考慮和其他企業合資。不論在中國或美國,先前台積電設廠,都要獨資營運。接下來台積電如何和日方協調出資比率等條件,將是未來的焦點。

       

第二個難題是,人才短缺。若是8千億日圓規模,月產約10萬片,光是工程師就要數百人,但日本沒有這樣的人才。20奈米對台積電來說是舊技術,對日本人來說卻是新領域。

     

大約2010年開始,日本半導體業者陸續裁員,例如瑞薩2010年度員工達到4.92萬人,現在只有1.87萬人。2000年後,各電機廠商都縮編,大學半導體研究室也減少,優秀的學生都不讀包括半導體的電子或電機等科系。如今需才孔急,但空白的時間太久,人力很難一下子補齊。另一方面,台積電在台灣的新廠也缺人,很難送工程師到日本廠。

        

第三個難題,基礎設施。半導體工廠不是蓋一個廠房就好,還要有供應水電、化學材料等相關的基礎設施,熊本目前看不出來有整體的計畫。反觀美國,預定支援的520億美元中,不只是給台積電的補助金,還要用來建造基礎設施。

          

日本各項條件又受限的情況下,台灣護國神山要帶動日本半導體復甦,還有很多障礙等待克服。